湘江科学城是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重要引擎和重要空间载体,根据省政府专题会审定的湘江科学城概念规划,为实现湘江科学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核心示范区的总体定位,打造湖南科创发展新地标,在概念规划成果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开展相关专项规划很有必要。交通系统是支撑湘江科学城长期发展的骨架。因此,需结合湘江科学概念规划、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综合交通规划,研究与湘江科学城发展定位相匹配的交通发展模式及综合交通系统方案,并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互相反馈,实现用地与交通的协调发展。同时,根据概念规划中关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总体构架,提出可落地的智慧交通举措,构建湘江科学城绿色智慧的综合交通体系。此外,为进一步优化湘江科学城交通体系,需结合湘江科学城范围内相关控规方案,评价及分析片区路网、轨道交通等相关交通设施,提出优化建议。
满足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湘江科学城交通专项规划(含已批控规层面交通评价)
(二)项目背景
湘江科学城是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重要引擎和重要空间载体,根据省政府专题会审定的湘江科学城概念规划,为实现湘江科学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核心示范区的总体定位,打造湖南科创发展新地标,在概念规划成果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开展相关专项规划很有必要。交通系统是支撑湘江科学城长期发展的骨架。因此,亟需结合湘江科学概念规划、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综合交通规划,研究与湘江科学城发展定位相匹配的交通发展模式及综合交通系统方案,并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互相反馈,实现用地与交通的协调发展。
此外,为进一步优化湘江科学城交通体系,需结合湘江科学城范围内相关控规方案,评价及分析片区路网、轨道交通等相关交通设施,提出优化建议。
(三)研究范围及年限
1、湘江科学城综合交通专项规划与研究
规划范围:湘江科学城,用地面积153.65平方公里,北至长韶娄高速,东至潇湘大道,南至白云路、船形山路、沪昆高铁、九昭东路,西至黄桥大道、伏林大道、杏花路。重点研究范围:湘江科学城起步区20平方公里。
协调研究范围:长沙市、湖南湘江新区、九华片区、雨湖高新区。
规划年限:近期2024-2026 年,远期至2035 年。
2、湘江科学城片区已批控规层面交通影响评价
规划范围:科学城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南片控规已批范围(简称大王山南片),用地面积约16.35 平方公里。
规划年限:与湘江科学城(大王山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年限保持一致。
二、研究依据
1、法律法规
u 《城乡规划法》
u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建城〔2010〕13 号)
u 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2、相关规划
u 《长株潭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 年)》(在编)
u 《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年)》(在编)
u 《长沙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7-2035)》(在编)
u 《湖南湘江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含湘江科学城规划)》
(在编)
u 《湖南湖南湘江新区综合交通规划(2017—2035 年)》
u 《湖南湘江新区融城拓展区国土空间规划大纲》
u 《湖南湘江新区轨道交通线网优化和近期实施性规划研究》
(在编)
u 《长沙南中心发展战略研究暨空间发展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在编)
u 《湘潭经开区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 年)》(在编)
u 《湘潭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9-2035 年)》
u 湖南湘江新区相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u 其他相关规划及资料
三、规划目标
(一)湘江科学城综合交通专项规划与研究
解读片区发展定位、结构、规模,在区域宏观交通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提出湘江科学城铁路、航空、道路、轨道、小运量、常规公交、慢行、停车等专项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方案。
(二)大王山南片控规层面交通影响评价
结合湘江科学城大王山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开展片区交通影响评价,分析路网承载能力,并结合用地布局,对控规交通方案各子系统和要素进行评估,并提出优化建议。
四、规划内容及要求
本项目总共分为湘江科学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大王山南片控规层面交通影响评价两个部分。
(一)湘江科学城综合交通专项规划与研究
1、交通现状及问题分析
以调查为依据,通过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及区域交通大数据分析,分析湘江科学城以及周边区域交通发展的现状特征,着重判别湘江科学城在区域对接、板块联系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交通发展趋势研判及需求预测分析
结合湘江科学城概念规划,分析湘江科学城发展诉求、人群及出行特征,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借鉴先进城市的规划案例,根据湘江科学城的发展定位、土地利用规模等基础资料,科学构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预测科学城未来交通出行量及出行分布。
3、交通发展目标与模式
结合湘江科学城概念规划,制定片区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目标,确定交通各子系统发展定位和目标。借鉴国内外同类区域交通发展经验,优化选择交通发展模式,基于以人为本、低碳出行、多元韧性和智慧交通的总体原则,明确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方向和分目标。
4、对外交通布局规划
充分解读上位规划中重大区域交通设施的布局方案和要求,结合湘江科学城用地布局与人群出行特征,进一步明确机场、铁路场站/廊道等重要对外交通枢纽布局,同时结合周边道路骨架系统构建快捷通畅的对外交通体系。此外,结合科学城内机场的建设时序,研究湘江科学城与其他城市的交通联系,促进湘江科学城打造科技研发的核心区域与合作平台。
5、道路系统布局规划
遵循道路交通需求供给基本适应的原则,结合长沙市、湘潭市、湘江新区层面干路网络规划及湘江科学城用地布局,构建区域衔接顺畅、规模适度、级配合
文章推荐:
临沂市交运新能源汽车智慧停车充电网建设项目6#光储充一体化综合服务用房(沂南)项目公开招标公告[变更公告]
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整体改造提升工程-花果山电信移动山顶物业等立体智慧停车场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服务项目